15103000158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首页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防雷不再纸上谈兵--气象标准化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2-11-14 15:03:08

       不管是从技术层面,整体调查报告的规范性,还是从最后提出意见建议的可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上来说,国家标准《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都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程向阳在回忆2020年望江县“7.2”雷击事件时说。

     受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因素影响,与天气、气候有关的灾害数量在过去50年间增加了5倍。气象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为应对技术挑战提供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标准《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GB/T34312—2017)由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重庆市气象局等单位共同起草,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管理要求,基于雷电灾害等级的分级处置原则,规定了雷电灾害应急处置程序和具体措施,较好地解决了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原则不明确、部门职责定位不清、缺乏严格规范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管理程序和工作报告等问题。

 雷电灾害比你想的危害更广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程向阳介绍:“近年来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害具有多样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弱电设备、通信等电子设施更易在雷电过程中泄放,也就是雷电从避雷针传导至大地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我国每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合计超过10亿元。”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正因为雷电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各部门及各行业的危害程度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防雷减灾已成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及各部门重点关注的一项经常性议题。

        据了解,我国的雷电活动属中等偏多,同时也存在明显规律性。“地域上,雷电活动有着南多北少的特征,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雷电灾害发生频率比北方更多;在季节性上,夏季尤其是汛期是雷电灾害发生的高峰期。”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副主任焦雪提示,北方相比南方虽然发生雷电灾害的概率较小,但是并不代表严重程度也会较小,因此从雷电灾害应急处置来讲,仍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中的处置程序、具体措施以及相关规范等。

让标准成为一条准绳

          作为国家标准《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程向阳在介绍起草背景时说:“该标准施行之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在雷电应急处置上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二是缺乏严格规范的应急处置管理和程序,同时也没有统一且科学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防雷救灾等方面都存在漏洞。”

      《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施行后,以标准为准绳提出一系列要求和规范。河北省气象局副总工程师吴孟恒说:“以雷电灾害等级划分为例,在国标出台之前,如何界定重大、特大、较大和一般雷电灾害,各地都有不同标准,界限模糊。现在国标明确了划分标准,精确到死伤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在灾后调查和报告总结中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效果。”

        随着防雷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目前我国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员伤亡集中在农村地区。“之前有些人认为遭雷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此从统计到防灾都未高度重视,各个主体的防雷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标的施行,如今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领域已经告别了自说自话的时代。”吴孟恒说。

气象标准绝非纸上谈兵

         标准是写在纸面上的,但绝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2020年7月,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巢湖超历史最高水位,防汛抗洪面临“三线作战”。伴随着持续强降雨而至的还有雷电,7月2日望江县两人因雷击死亡。

      “当时我们就是按照《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做事故调查,最终形成完整报告上报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省政府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程向阳回忆道,“随后的一个月汛情严峻,超过40万军民在一线抗洪抢险,在大堤上轮流值守。连日的降雨和雷电,使得安徽境内随时都有遭受雷击的风险,安徽省应急指挥部根据《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中制定的应急预案下发巡堤查险防雷明白卡,从预警、户外活动、急救3方面快速向居民科普防雷知识,通过新媒体等形式快速传播,短短几天阅读量点击量破百万,这次实践把气象标准真正用到实处,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友情链接 :
海南气象局 海南省应急管理厅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 海南省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平台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振发路10号
电话:15103000158
邮箱:48311567@qq.com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2 海南雷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2022001187号-1
技术支持:绿色创意
留言板